海外传播优秀案例公开课,你可曾错过?(二)
2020-07-22

编者按: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塑造中国的良好形象、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一直是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核心任务。以海帆奖优秀案例为题材的海外传播公开课开播以来,陆续得到了许多海内外网友的关注和点赞,现将课程中的精华内容整理成稿,供大家学习分享。

《中缅科考:以科教行动传播中国声音》

主讲人:杨斌  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助理工程师

杨斌是中科院版纳植物园的一名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多样性调查及分类研究。自2014年起,他已连续6次参加中缅联合科考,拥有丰富的野外调查经验和专业知识储备。在此次课程分享中,他以《中缅科考:以科教行动传播中国声音》为主题,围绕中缅联合科考之路,分享了科考对内和对外传播的故事。

1

据杨斌老师介绍,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有4个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生物多样性如此丰富,也意味着东南亚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引发全球关注。据估计,到2100年,该区近3/4的原始森林、42%的生物多样性即将消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加上东南亚地区研究力量比较薄弱,因此也在呼唤中国可以多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科院国际合作局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简称东南亚中心),对生物多样性展开研究。

2

在2014年至2019年这段时间中,东南亚中心经历了“不懂宣传、接触宣传、主动宣传、扩大影响”这样一个发展历程。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杨斌老师,以德曼迪野生动物保护区科考为例,看看他们是怎样完成科考的国内和国外传播的。

3

2019年5月14日,科考出发之前,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栏目播出了《我国科学家今启程赴缅甸科考》的新闻报道,这次宣传是对中缅科考的预热。

4

随后,新华网、文汇报等随行记者继续发回实时报道,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科考队员的每日工作。科考结束后,随行媒体进一步宣传中缅第八次联合科考的成果。与此同时,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了这些采访报道。同年7月,《人与生物圈》杂志出版了一期“缅甸保护与发展”的专辑,这是继2018年“缅甸科考”专辑后,该刊物又一次对东南亚中心有关缅甸工作深入系统的介绍,其中一章节“德曼迪野生动物保护区科考记”记录了此次科考过程。而后8月,一线科考被国家外文局主管的《中国东盟报道》杂志以英文形式发表。

5

     同年11月,当科考队再次踏上征程,在德曼迪野动物保护区开展了一个多月的野外多样性考察时,出乎意料地拍摄到了大象、老虎、野牛、麂子、金猫等大型哺乳动物,央视新闻与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都宣传报道了这次科考的重大发现。
     除了国内的宣传报道之外,缅甸媒体也报道了此次科考。比如说缅甸林业研究所的官方通讯杂志《森林之窗》、中国唯一一本用缅文推介中国的杂志《吉祥》。

7

8

9

由此可见,不论是国内媒体还是国外媒体的宣传报道,通过纸媒、电视还是新媒体渠道,都为东南亚中心的工作开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力。

杨斌老师在分析成功经验时说道:

最后,杨斌老师呼吁有志青年投入到这项科研工作中,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贡献力量,探索更多未知的精彩,一起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无人区的日与夜——中缅缅北联合科考直击》

公开课介绍:海外传播杰出案例(海帆奖)征集评选活动优秀案例公开课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融媒体学院承办,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支持发起,围绕海帆奖优秀创新案例,邀请海外传播领域的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业界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公开课分享的形式,共论如何整体性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力,旨在以典型经验带动产业思考,以榜样的力量催生行业动力。


上一篇: 由你来选!“2020年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网络投票开始啦!
下一篇: 海外传播优秀案例公开课,你可曾错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