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讲故事》短视频以人民日报社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为基础,通过新媒体、新技术进行再创作,对文字故事进行了可视化再现。
历史上那一个个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故事,正是沟通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座座桥梁。今天,我们邀您一起观看《习近平讲故事》短视频第一季第十集《白马驮经与玄奘西行》。
东汉时期,汉明帝派遣使者西行求法。使者一路向西,遇到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邀请他们入汉传法。
公元67年,高僧随使者一起用白马驮着经书,途径西域,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当时的都城洛阳,史称“白马驮经”。汉明帝专门在洛阳建白马寺,两位高僧在此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经翻译。
与白马驮经相比,玄奘西行更加家喻户晓。据文献记载,唐代时,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向西跋山涉水,到达印度。在印度学成之后,他携带经书回到长安,谢绝了唐太宗让其还俗任相的要求,“专务翻译,无弃寸阴”。玄奘还把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
2014年9月,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演讲时提及这两个故事,阐述邻国间的历史友好往来传统。对于邻国,习近平有一个精辟的说法:邻居是搬不走的,人可以择邻而居,但国家是搬不走的,所以只有一个选择——和睦邻邦。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中国与周边国家有着割不断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联系,地缘相邻、文化相近、历史相亲,睦邻友好是最佳的选择。(《习近平讲故事》短视频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和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