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讲故事》短视频以人民日报社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为基础,通过新媒体、新技术进行再创作,对文字故事进行了可视化再现。
“潜”与“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今天,我们邀您一起观看《习近平讲故事》短视频第一季第八集《谷文昌的“潜绩”》。
上世纪50年代,位于福建沿海的东山县,迎来了一位改变海岛面貌的领导干部——谷文昌。
东山县自然环境恶劣,一年6级以上大风天多达150多天,森林覆盖率仅为0.12%;百年间,风沙不断侵袭着村庄,百姓们没有出路,只能纷纷外出当苦力、当乞丐。
谷文昌到任不久,了解到这一情况,望着荒芜的沙滩,他眉头紧锁,下定决心要为乡亲们治穷除害。他召集县委班子研究制订了治理风沙的方案,组织干部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造林运动。
苦战十几载,在谷文昌的带领下,东山人民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让海岛换了天地,让百姓换了人间。
如今,谷书记走了,他的政绩却留在了百姓心里。时至今日,逢年过节,人们会阖家祭拜他们最敬重的县委书记谷文昌,“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相沿成习。
作为习近平曾点赞过的三位县委书记之一,谷文昌的事迹成为了“潜绩”与“显绩”关系的最好例证。“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不甘于默默无闻地奉献,“显绩”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显绩”,充其量也只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
2018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再次谈到“潜绩”与“显绩”。他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习近平讲故事》短视频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和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